常驻北京的加拿大人雪利·克莱瑟在北京看到过许多错译、滥译的双语标牌。最近乘地铁,“After on,over off”的标语把他逗乐了,“先下后上”被生硬地翻译成谁都不懂的“英文”。
像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英文翻译在北京还有许多。酒店里防火指示中evacuate(疏散)”错用为了“scatter(驱散)”;烟草专营店中,“烟”被“准确”翻做了“smoke(烟雾)”……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北京市开始解决这个问题。2002年,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成立。2002年底,讲外语组委会成立了由23名中外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国内权威教授和知名英语培训机构、电视台、电台负责英文节目的专家都加入了“消灭”不规范英语的行列。
顾问团的团长陈琳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著名教授,他参与过几乎每个北京重要景点英文指南的修改工作,他说:很多国家都在寻找解决双语路标的规范和国际化问题的办法。中国也不例外。
对于大多数的路标,陈琳教授认为用拼音进行音译更方便外国来宾跟国人交流,拼音标牌的地址也方便邮政部门投递国际邮件。如果中文名称有一定的背景和内涵,就应该用英文意译。如颐和园,现在通行的标准翻译是“Summer Palace”,而不用拼音“Yihe Park”。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徐克蓉也很关注北京特色地名的翻译。“北京胡同的名字都很有韵味,翻译成英语时应该多花心思。”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