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普通话学习网 > 信息资讯栏目 > 普通话新闻中心 > 正文

学子给“国学热”泼冷水 不实用 不值得学

来源:普通话学习网    时间:2006-12-20

随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相继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或者国学班,“国学热”现象引起了学术领域和社会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与“国学热”的方兴未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学子们对于国学却充满无知和排斥。“国学热”在现实中遭遇了国学“无用论”。

那么,复兴国学,到底应该复兴什么?“国学热”是否真的能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学习国学:太奢侈了?

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各大高校后发现,不少大学生对于国学的认识相当贫乏。很多学生认为,国学并不实用,学习国学“太奢侈”了。

“平时关注得不多,我不了解国学具体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四大名著我倒是都看过,但唐诗宋词就没有耐心看。”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研究生毛艺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对国学概念认识比较模糊,可能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文化精神,还有音乐等等吧。”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管理系研究生张伟坤说,“就我的观察,身边的同学对国学普遍没什么了解,只有学这个专业的比较感兴趣。”

“我对国学有排斥心理,觉得它和我们的生活离得比较远,不是很实用。”张伟坤坦言,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都比较功利,像计算机技能这些马上就能用的就很多人学,可是花时间学习国学,顶多是陶冶情操,“太奢侈了”。

学古代文学的常毅是张伟坤所认为的对国学“感兴趣”的少数大学生之一。常毅无奈地告诉记者,身边的同学,如果不是学文学专业的一般都不会对国学感兴趣,他们觉得看现代的东西比较有趣。现在的年轻人为了找到好工作,提高自身竞争力,都只看《细节决定成败》这类“实用”的书。

复兴国学应该复兴什么?

大学生对国学的“冷漠”似乎给当前的“国学热”泼了一点冷水。那么,复兴国学,到底应该复兴什么?

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副所长、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国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复兴国学一要复兴国学的精神,复兴中华民族的美德,这是我们本民族的‘脊梁’,没有了‘脊梁’,我们如何能站立于世界之林?二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过去我们曾经过分重视向西方学习,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就全社会而言,民族文化丢弃得太多、太快,我们不能成为‘数典忘祖’的一代。”

“提倡复兴国学不是盲目地复古,而是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做到‘古为今用’”。程国赋说,比如对待清代以考据为主的乾嘉学派,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的实证精神,借鉴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吸纳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攻读圣贤书”、不关注现实的做法则不能苟同。在提倡国学、诵读经书、诗词的同时,也要关注现实,做到古今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统一。

程国赋认为,总的来看,国学与现代文明并不产生冲突。虽然国学中也有一些需要摒弃的成分,比如,忠君思想、“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对女子要求“三从四德”的意识等等,都是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的。然而,国学的主体内容却与现代文明是一致的,例如,孔子的仁爱精神、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进取精神、屈原的爱国思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胸怀,这些都是现代文明所应提倡的。在现今的世界,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其实质与古代的民本思想也是有相通之处的。

曾主编过《现代与传统丛书》的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袁伟时认为,复兴国学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家文化,其他各家各派的思想,也应认真研究,让它们在新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复兴国学是否一定要让孩子“读经”?

目前,“国学热”引发了新的少儿“读经热”,各种古典经书被搬上中小学的课堂,但是,一些专家却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袁伟时认为,现在将农业经济时代的蒙学教材,例如《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用来教育孩子,会束缚他们独立人格的形成。这些古代蒙学教材中所推崇的理念不利于孩子独立个性和怀疑精神的培养。强迫孩子读经,死记硬背,也是与现代教育格格不入的。

程国赋认为,我们传统文化丢弃得太多、丢弃得太久,指望一阵“国学热”就能够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恐怕不太现实。程国赋说,在中小学开设国学实验班的做法并不明智,让孩子们专修国学,别的课程不学或者学得很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跛腿”的,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复兴国学,不一定要让孩子熟读经书,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国学的普及工作,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程国赋认为,目前可着眼于我们现今的教育体制,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实施不同的国学教育。比如,在中小学阶段,把国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爱国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编印《国学基础》或《国学入门》等教材,组织国学竞赛、讲座,使中小学生在身心发育的同时,具备较良好的国学素质,打下较好的国学根底。在大学阶段,可以设立国学班、国学所、国学研究中心、国学院等多种形式,加强国学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