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普通话学习网 > 信息资讯栏目 > 普通话测试研究 > 正文

论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科学素养

来源:普通话学习网    时间:2006-11-24

摘要: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测试的组织机构、测试的等级标准、测试大纲、试题的编撰,测试人员等等,在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中,测试员是起着指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灵魂。测试员的科学素养表现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发明创造(科学研究)三个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为加快推广普通话进程,不断提高全社会普通话水平,国家教委和广电部决定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些岗位的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逐步实行普通话等级证书制度。要求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教师等岗位人员,从1995年起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测试的组织机构、测试的等级标准、测试大纲、试题的编撰,测试人员等等,在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中,测试员是起着指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灵魂。

应测试工作需要,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成立了测试委员会和培训测试中心。国家语委、省语委通过分期分批培训,迅速建立了一支具有专业献身精神、熟悉《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具有较强测试能力的测试队伍,为普通话测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但由于测试队伍构成的复杂性、培训时间的有限性、成绩评定的主观性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测试工作水平的参差不齐,使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受到一定影响。

测试员本身具有的科学素养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科学性的关键。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上谈到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中强调要“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创造发明”。江泽民同志倡导的这种科学精神也正是一个合格测试员应具备的科学素养。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中对测试员做了具体的要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负责培训、考核,成绩合格取得测试员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进行测试(第六条)。

测试员应熟悉和拥护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热心语言文字工作,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水平达一级乙等以上,具有大专毕业文化程度和三年以上工作实践,并有较高的语言分辨能力,作风正派(第七条)。

测试员在省培训测试中心的组织领导下承担测试业务。测试工作必须严格按统一的测试标准和要求独立进行(第八条)。

测试员分别测试、协调工作、综合评议、打分定级方为有效(第九条)。”

以上这些要求基本体现了一个测试员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具体要求如下:

一、树立科学精神。

(一)科学的思想意识。作为一名测试员,必须熟悉党和国家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充分认识推广普通话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意义和重要作用,而不是简单把测试当作事务性工作来应付。要认识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新时期推普工作方针,提高现代汉语规范化程度,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认识到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推普、对语言规范化、对教育、对民族素质的重大意义,测试员才能意识到自己身上担子的沉重和测试工作的神圣,也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把测试工作做好。

(二)科学工作态度。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高强度、高难度的劳动,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时候是打疲劳战,要求测试员热情敬业、具有忘我的献身精神,否则难以胜任。大量长时间的作业,使测试员易于疲劳、厌烦,因此,要求测试员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对测试工作自始致终,一丝不苟,严格公正、认真严肃。既对测试工作负责,又对应试者负责,这样就可以把测试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主观性偏差减少到最低限度。普通话水平测试就容易做得更科学、更公正、更规范,普通话测试就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立时性平定,需要两个以上的测试员商定评判结果,要求测试员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团结协作,共同搞好测试工作。千万不能目中无人,唯我独尊,也不能各行其事,主观盲目定性评分。

(三)轻松愉快的测试氛围。

普通话测试过程是有声音语言的交际过程,应试者进入气氛严肃的考场,或多或少会产生紧张的心理,有的人连最常用的字都会念错,朗读、说话磕磕巴巴,缺少应有的流畅度。测试员在谨慎细心工作的同时,要始终微笑面对考生,以客观公正形象、给予对方认同感和自信心,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应试者充满自信和好感,消除他们的紧张感,以便应试者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水平。

二、掌握科学方法。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技术性高、专业性强,要求测试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及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即掌握科学、运用科学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知识。

科学的方法来源于知识的积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科学方法也依赖于一定的知识基础。

1、普通话及语言学相关知识。首先,应该掌握普通话基础知识。只有熟练掌握普通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才可能判断应试人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使用是否准确、规范。讲不清语言知识,就无法很好地示范辅导,并准确纠正应试者存在的问题。其次,掌握必要的语言学知识,可使测试员站在较高的层次上审视语言现象,找出错误和缺陷,发现规律,避免了琐碎的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抓住本质,进行科学地判断,使评判更客观更准确。同时熟练掌握《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了解命题意图、测查目的以及语音、词汇、语法的各项扣分标准。快速、科学地区分语音错误与语音缺陷,提高测试判断的准确性。

2、方言知识。方言知识对做好测试工作起到很大作用。熟悉某一地区方言,就可能在测试中掌握主动性,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对应试人可能出现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问题迅速作出反应,找出普通话和方言的对应规律,发现应试人出现的系统性的错误或缺陷,避免盲目性,提高测试效果。

(二)科学操作。

实践证明:作为测试员,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去迅速地判断正误。自己能够熟练、准确地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不够的,虽然可以给应试者作示范,但不一定能分辨应试者的错误所在和错误类型,也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改正方法。一个合格的测试员,除了基本知识外,还要有很强的听辨能力、熟练运用记音符号能力、分析归纳错误音类的能力。要求测试员面对应试者的语言面貌,无论是好是坏,是错误是缺陷,都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既提高了测试员自己的理论素质,也有助于析音辨言能力的提高。因而根本性地提高普通话测试的质量。

测试是凭测试员耳朵主观感受应试人的发音状况,去捕捉稍纵即逝的语音,尽可能排除自己固有方言的干扰,迅速捕捉应试人的方言和带有缺陷的语音,并迅速有效地记录下来作为科学评定应试人的实际语音水平的依据。

(三)测试能力。

要求测试员具有科学的分析判断能力。把握“定量”与“定性”、“精确”与“模糊”、“宽”与“严”的关系。测试员对应试人的失误进行准确定量、定性的分析是确保测试客观性和科学性的保证。测试过程是一个主观性的判断,在实施“可操作性”方法时,很容易出现以“定量”代替“定性”的情况。反之,没有“定量”作为基础,“定性”就往往出现评分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任意性,同一应试者在不同测试员面前得分不同,甚至等级不同。事实证明,用“定性”代替“定量”,测试员就难以把握和操作。用“定量”代替“定性”就失去了对应试人总体语言面貌的把握。因此,要求测试员应该把握科学的辩证方法,“定量”是“定性”的基础,而“定性”是“定量”的概括和总结。

“精确”和“模糊”也是一对辩证的关系,在测试过程中,要求测试员有些需要精确,如错误和缺陷问题,平翘舌问题、方音语调问题等;有些需要模糊,如评分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就可以了,两位后的数据对评定等级就没什么意义了。

测试评分“宽”和“严”,是确定测试结果科学性的关键。测试员应该战胜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及时调理自己的“宽”“严”标准,过宽不好,过严也不好。科学的方法是在“宽”和“严”之间寻求一个适当的“度”,才能体现测试工作的科学性。

三、鼓励创造发明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仍处于初创和发展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有很多问题还需要探讨、摸索和实践。测试员在测试前线工作,可以充分利用测试的便利条件,收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典型筛选,个案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同时注意积累经验,探索更合理更科学的测试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测试技能,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健康地发展。

(一)试标准的研究。

建立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是促进汉语规范化、推进普及普通话工作走上科学化、标准化道路的重要步骤。标准是尺度,也是方向。确定普通话等级标准,既给普通话教学和测试提供了标准,又使普通话推广有了明确方向,使普及和提高密切结合,推动普通话工作向更广更高的层次发展。目前测试标准分三级六等,较为简单粗浅,不能适应我国多民族多方言的形势和要求。因此,测试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二)测试大纲的研制。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而且主要侧重在语言形式规范程度的测试,不是语言知识的测试,也不是表达技巧的测试,更不是文化考试,尽管这种测试跟知识、表达技巧、文化水平都有一定的关系。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就是以我们所期望的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即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一级甲等)为参照标准,通过测试评定应试人普通话口语水平接近这一标准的程度,即评定他所达到的水平等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格证书考试,为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服务。推广普通话是在全国全民族范围进行的,而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一定要跟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先在急需开展的行业、部门、或系统中进行,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扩大范围,工作要适度。也就是说,应试人所从事的职业要求他们具备能说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的能力。现阶段还不可能也不必要对社会各阶层、各行业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因此,对测试性质、目的和对象的研究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

(三)测试题库的建设。

普通话水平测试题库建设是一种综合教育测量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多学科综合应用技术,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工程。题库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规范试卷的研制。其基本内容包括:测试的范围、题型、题量、拼组试卷、审定题目、分析试题试卷的质量等等。这一工作关系到测试工作能否正常有效地进行。

(四)评分方法的把握。

普通话水平测试一律采用口试,全部测试共四项,1读单音节字词,10分。读双音节字词,20分。朗读,30分。说话,40分。测试采用有文字凭借和没有文字凭借两种方式进行,评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在如何统一和把握上还有待于研究和探讨,特别是第三题和第四题主观的综合判断分量很大,需要较为详细的标准和衡量尺度,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五)普通话教学和培训研究。

推广普通话以及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测试是手段,是为了促进学习和提高。因此,普通话的教学和培训才是实质内容。如何搞好教学和培训就有了重大意义。教学和培训的内容、教材、方式方法等等,都是急需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件:
1、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
2、宋欣桥 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走向科学的思考 
《语文建设》1999.6
3、原新梅 张春丽 普通话测试员基本素质浅议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3
4、赵国方 简论普通话测试员的素质 
《镇江师专学报》2001.1
5、白 健 试论普通话测试员的素质 
《思茅师专学报》1999. 3
6、宋欣桥 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
商务印书馆 2003年北京

(作者:周惠珍 山东枣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