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效度与当前的地位
经过几年的实践,普通话水平测试已经成为一种权威的、影响较大的测试形式。曾听到不少人说PSC比高考还严格(这当然是指PSC的程序管理,并不是指难度),因为PSC考题是临场随机抽取的。测试员是测试中心选派的,测试员与应试者之间毫无瓜葛;PSC试卷的覆盖面广,评分标准基本科学合理,测试结果也是真实可信的,所以效度(有效性)也是最好的。这种有效性和可信度又反过来维护了PSC的权威性。
但随着测试面的铺开,测试范围的扩大,测试任务的加重,测试员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被测人数越来越多,出现的问题也逐渐多了起来。测试的信度与效度也渐渐打了折扣。
其一是各地培养的测试员多了,测试中心不再委派异地测试员,测试一般由当地或本单位测试站组织,在现今社会条件下,人与人的交往相当频繁,在一个县(市)或一个单位内,应试者测试员之间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沟通渠道,特别是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是与人打交道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PSC中的人为因素增加,测试结果的真实性也大打折扣。虽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中有明确规定:“测试员不能正确掌握测试标准或在工作中有徇私舞弊行为时,省(自治区、直辖市)或部委直属单位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委员会应在一定时间内(半年至一年)停止其测试工作,错误性质严重的应撤销其测试员资格。”但规定抵不过人情,送人情分、评人情等级的现象还是大大存在。
其二,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一律采用口试方式进行。虽然不是口才的评估,但说好普通话却需要相当的语言模仿能力。每个人的语言模仿能力都是有差异的,我的八大方言区,除了北方方言区外,其他地区的很大一部分人都难以区分z-zh、n-l、n-ng。当然口语模仿能力强的人,只要多加练习也可能较熟练地掌握,但很大一部分人甚至完全发不出r和类似的舌尖后音即俗话说是翘舌音。我曾经很认真地逐个辅导过某些未达标的应试者,但效果甚微,甚至有人在发韵母时完全加不进丢失的u韵头。有应试人甚至感叹说:我爱人播音员,天天帮我纠正发音都纠正不过来。看来部分人的语音缺陷是天生的,不是他们不努力。可相当一部分成为学生已经在教师岗位工作了十多年了,普通话不达标就真能取消他的教师资格吗?如果因为测试未达到相应等级而使他们丢了饭碗,心再硬的测试员也是于心不忍的,这也难怪测试员违心送分。这种态度实际上也使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大大打了折扣。
二、要维护PSC的真实性,就应客观制定各行业普通话水平达标的等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0号2000年9月23日发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规定:“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应当符合下列要求: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少数方言复杂地区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标准;使用汉语和当地民族语言教学的少数发族自治地区的普通话水平,但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标准。”这是根据我国方言复杂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对教师的PSC的等级要求。这个标准基本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湖北省教委、省语委在鄂语教[1998]003号《关于教师使用普通话若干要求的通知》中规定:“教师普通话水平均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其中文科教师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现代汉语课和口语课教师应达到一级乙等以上。”这无疑是比部颁标准提高了一个等级,出发点当然是为了加快湖北省推普的进度,但任何事物往往是欲速则不达,要求过高会导致弄虚作假,这样的历史教训还少吗?尽管可以用评职、评优等行政手段作要求,强制教师提高PSC的等级,但结果往往是虚假的。特别是对农村的中小学教师,他长期生活在方言区,几乎没有使用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就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勉强拿到了PSC的等级合格证书,也无法让他坚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
所以为了维护PSC的真实有效性,建议将湖北省《关于教师使用普通话若干要求的通知》的等级标准适当降低一些,能否改为:“乡村教师普通话水平均应达到三级甲等以上,其中文科教师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现在汉语课和口语课教师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只有适当降低职业资格的PSC等级,让大多数从业人员能够通过努力达到标准,才能不让测试员做违心的评判,这也是为了贯彻国家“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十二字方针,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其相应的法规条文的严肃性,保证PSC的信度也效度。毕竟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不止PSC这一项,还需要德能、智能、体能等多方面的能力。但要获得优秀教师称号,应该要求必须达到PSC相应较高的等级标准。 (作者:郭其慧)